微利下的LED照明:企业面临人才缺失之痛

  • 发布时间:[2014-04-18]
  • 信息来源:行业资讯

“缺乏核心技术创新的LED企业,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”,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庞桂伟坦言,中国LED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,虽然《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“十二五”专项规划》明确了推动中国成为该行业全世界前三强的诱人前景,但深圳这样的LED产业强区,却也不得不在全国率先经历“黎明前的黑暗”期。

根据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的统计,深圳共有1800家LED企业,约占全国LED企业数量的60%。2011年这些企业的产值达到700亿元,同期整个广东省LED行业的产值近1500亿元,深圳约占了全省的一半。目前全国LED上市公司总数约20家,深圳就占了10家左右。一定意义上说,深圳的LED行业对全国LED产业都有着标本性意义。

产业进入微利时代

中国LED行业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。LED(Light Emitting Diode),就是发光二极管,是一种固态的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的半导体器件。

“早期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非常少,1994年的时候全国都没几家,深圳更是只有两三家”庞桂伟说。“当时,由于关键技术研发困难,能够生产LED的企业几乎都要具备研发能力,尤其是控制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企业手里”。

上世纪90年代,LED就作为“稀缺品”只存在于银行、车站等少数场所,并且由于原材料价格较低,关键技术研发困难抬高了终端价格,导致市场上LED产业成为“显贵”。

但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了LED市场的平民化。据介绍,从1997年开始,市场上开始出现有单双色控制卡等关键技术的技术转让现象,到2001年就发展到连彩色控制卡都在市场上公开售卖的阶段。

到2006年,控制卡技术逐渐被批量市场化后,LED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本得到了最彻底的降低,中国LED企业数量开始呈几何级增长。2008年北京奥运等一系列大型活动,更催生了LED企业的快速发展,并在2009年达到高峰状态。

“从2007年到2008年,LED显示屏价格较高,利润空间较大,各企业之间产品价格差距也很大,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重视度的不断提升,LED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,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价格、规模等的冲击力度加大,这是一些中小企业倒闭的最根本原因”,庞桂伟说。

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的倒闭就颇有代表性。曾为深圳光电子十强企业之一的钧多立实际注册资本只有2000多万元、年销售额不到2亿元,却在全国拥有4个生产基地,并在2010年与成都市双流县政府签订了投资额为4亿元的LED封装应用项目的建设协议。但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增加、技术创新度的欠缺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足,加上盲目的扩张,企业利润大幅下降,令钧多立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。

深圳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王殿甫表示,在钧多立、博伦特、愿景光电子这些小有规模的企业相继破产的背景下,倒下的不知名的小企业也不在少数。LED显示屏行业洗牌时机已成熟,一旦企业出现经营上的重大失误,就会被迅速吞噬。

庞桂伟认为,LED行业核心技术缺乏、创新能力不足、市场无序竞争,桎梏着LED显示屏行业的发展。LED产业价格已经入“微利”时代,必须在产品创新上进行突破。

“品种齐全”的困惑

庞桂伟的另一个身份是LED企业、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。在他看来,由于2008年奥运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利好,在金融危机中大多没有受到负面冲击的LED行业,反而在这两年遇到了难题。

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越演越烈,每一个阶段价格都在以20%到40%的降幅下降。“很多厂家有10个点的毛利就已经很不错了”,庞桂伟坦言。

“比如,按照同一类品种来说,每一平方米的价格去年还是6000元左右,今年就不得不降低到3000元到4000元左右。”

很多LED照明产业都面临“品种齐全”的困惑,看到球泡灯好卖,就都去做球泡灯;有部分射灯订单,就大量做射灯。实际上有创新的企业才有产品定价权,才会有利润。但是,有创新的LED企业不得不经历一个难言的困惑:每当一项技术难题被攻破,需要申请专利保护才能推向市场时,往往需要经历一年半的申请周期,而在这段时间内,新产品很容易被同行抄袭,很快失去价格竞争力。

“难道新产品研发出来非要等到一年半以后才能上市?”庞桂伟觉得,对于目前的LED企业,要求它永远都是领跑者,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,太难了。新产品一经研发成功,就应该快速推广,在一两年内收回成本,加速竞争,才能快速创新,从而发展整个产业。

不仅如此,照明产业中的发光晶片等高新技术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,使得国内LED照明产业处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“尴尬”局面。从而导致成本过高,市场推广举步维艰。正所谓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,一些企业资金投入有限,一旦资金用于研发,便会降低推广力度,反之亦然。

企业为人才“转会”伤脑筋

要克服这些瓶颈性难题,单凭一家企业很难成功。

比如价格战问题,在“品种齐全”的困惑来临时,确实要求企业要有清醒的头脑,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能力建设。比如,通普科技就专注于生产环形灯和日光灯管,从“价格战”中突围出来。今年年初,通普科技凭借其产品创新度以及相对于大企业灵活性高等特点,从8家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,斩获欧洲一张近45万支的LED照明大订单。

再比如人才制约因素。作为新兴行业,中国的大学课程中,LED相关专业设置落后,直接导致了研发人才的欠缺,这也造成企业用人成本过高,企业动辄还要为人才“转会”伤脑筋。

另外,由于深圳市的中小企业大多在原特区外,教育、医疗等基础设施服务无法满足高精尖人才的需求,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难招的问题。

庞桂伟表示,LED照明行业目前仅仅局限于政府工程等方面,市场需求尚未打开,而对于有实力的LED企业来说,这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在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,市场布局如何安排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号召,LED照明行业的前景也为LED企业带来了“曙光”。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。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消息显示,目前深圳市政府正在加紧制订相关方案和定价机制,之前的自愿交易在新规实施后将变为强制性。这对于推动LED节能产品在企业中的普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
事实上,从2011年开始,由于节能灯原材料价格上涨,能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LED灯正受到市场认可。节能灯的主要原料为荧光粉。2011年以来,受其原料稀土价格暴涨影响,荧光粉价格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大幅上涨10余倍,从年初每千克250—300元,最高涨至每千克3000元以上。

与之相反,最近一两年,LED灯的价格一直在下降,性价比越来越高。“因为技术的成熟,以及上游原料价格的下降,LED灯的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”深圳一位LED生产厂家的有关人员这样解释。“LED灯单价比传统节能灯贵。但随着LED光源主要原料蓝宝石衬底的降价,LED照明芯片、器件价格快速下降”。

“接下来,LED企业应该走一个品牌化道路,引导消费者使用LED照明产品,让LED走入千家万户。”